智慧晶片系統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於110年執行至今將邁入第4年,一共開發了46門模組教材,每年5月亦將已完成開發的教材透過公開徵件方式進行推廣,每年超過1,500名同學可學習所開發之新教材、新技術。本次藉由第35屆VLSI Design/CAD Symposium活動邀請本計畫獲選的『示範模組教材』及使用我們教材獲得『優良課程』的老師進行分享。希望透過老師們的分享,讓未接觸教改計畫的老師可以更加了解計畫的執行與成果等等,使未來有更多年輕老師們能加入教育部人才培育計畫。
陳聿廣教授於2021~2023年間執行教育部「智慧晶片系統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模組教材發展計畫」,並於2023年以「晶片及硬體之供應鏈層次的進階資安防護設計」獲頒示範模組教材獎。在這場演講中,陳教授將分享其所開發的模組教材內容,以及他在執行此教育部計畫期間的心得收穫,並闡述執行教育部計畫對於教師的收穫,以及如何以教育部計畫成果為基礎,擴充並開發新興研究領域,以及與世界舞台接軌。
陳聿廣博士於2009年和2016年分別在台灣新竹的國立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獲得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他曾於2015年在美國密蘇里科學技術大學擔任講師,並於2016年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聖母大學擔任研究員。之後,他於2016年至2017年期間在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擔任台灣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的ICT專案助理。他於2017年至2019年期間加入了元智大學的資訊工程學系。目前,他是台灣桃園的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系的助理教授。
陳聿廣教授過去發表了多篇技術論文,其研究成果並獲The 25th Workshop on Synthesis And System Integration of Mixe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SASIMI 2024) Best Paper Award、2023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優秀青年電機工程師獎等榮譽,並指導學生參加2023年ACM Student Research Competition @ICCAD 獲得 First Place。陳教授同時也擔任了多個國際重要會議之審查委員,如DAC、ASP-DAC、A-SSCC、ISVLSI、CSTIC,且於2021-2023年間擔任ICCAD的CAD比賽和CADathlon的主席/聯合主席。他目前的研究興趣包括可靠晶片設計與抗老化晶片設計、人工智慧(AI)於實體設計(Physical Design)的應用、記憶體內運算(CIM)架構設計與優化、硬體安全等。陳教授於教學及服務方面亦表現亮眼,獲111學年度國立中央大學校教學傑出獎及112學年度國立中央大學資訊電機學院教學優良獎、111學年度國立中央大學優良專項輔導導師(宿舍導師)獎等。
教育部計畫執行可說是「演而優則導」的一個過程,是將一個專業領域知識內容通盤了解後,用淺顯的方式編撰教材並推廣。教材的編撰過程,也同時協助了學術研究的進行,甚至為拓展學術研究的一個管道。在此演講中,我將分享執行教育部計畫的心路歷程與心得分享,並分享如何串連起教學與研究,使其相輔相成。
陳坤志博士目前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副教授,曾獲得國立中山大學特聘年輕學者,目前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青年講座教授,其專長於多核心系統晶片設計、類神經網路學習演算法設計、可靠度系統設計、超大型積體電路架構與電腦輔助系統設計、智慧製造等。陳教授獲得了多項獎項,其中包含「2014年VLSI-DAT國際會議的最佳論文獎」、「2016年IJCC國際會議的最佳論文獎」、「IEEE Taipei Section博士論文獎」、「臺灣綜合大學系統年輕學者創新研究成果選拔傑出獎」、「IEEE Tainan Section最佳年輕專業會員獎」、「IEEE ISCAS最佳學生論文獎」、「潘文淵文教基金會考察研究獎」、「臺灣積體電路設計學會(TICD)傑出年輕學者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優秀青年電機工程師獎」、「亞太訊號及信息處理協會 (APSIPA)傑出講師(Distinguished Lecturer)」。陳教授目前是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資深會員、國際計算機學會(ACM)會員,以及中國電機工程學會(CIEE)、亞太信號與信息處理協會(APSIPA)、與台灣積體電路學會(TICD)的終身會員。
利用擷取環境能量提供給智慧感測積體電路系統使用將可實現“from low power to no power”之目標願景。擷能電路需在低輸入能量情況下可擷取最高輸入功率,著重於低功耗電路及輸入端匹配設計。演講將分享透過教育部計畫開發相關課程,讓學生學習低功耗電路設計,了解最大功率點追蹤電路之必要性,進而擴展研究深度並分享相關成果。
彭盛裕博士,現任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研究興趣與專長在類比和混合信號積體電路與系統設計、及低功耗人工智慧訊號處理、與生醫智慧感測與應用。於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電機暨電腦工程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分別於美國康乃爾大學電機暨電腦工程學院及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在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取得學士學位。曾在美國MaxLinear Inc.及GTronix Inc.分別擔任過射頻積體電路設計工程師及類比電路設計工程師,為多項積體電路發明專利之發明人。回臺科大任教期間曾多次榮獲年度教學優良獎、最佳碩士論文指導教授獎、最佳博士論文指導教授獎。彭盛裕教授樂於分享於業界工作累積之專業知識及於學界指導學生與教育部計畫課程開發之經驗,期盼能在智慧晶片系統與應用領域貢獻一己之力。
經驗分享於因應任務要求之智慧健康之感測器及感測電路設計與實作之製作模組教材經驗。首先,分享教學模組的分類規劃,再進由分享教材模組內容之編排想法,最後,分享製作整體模組教材需最後呈現之實驗投影片及實驗手冊之過程經驗。
江政達博士,於1999年獲得中原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2001年獲得國立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學位,以及2006年獲得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2004年10月至2005年11月,他曾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電機與電腦工程系進行研究。自2007年起,他擔任國研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的審查委員。從2006年到2010年,他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技術人員,負責柰奎斯特與過取樣類比/數位轉換器和微機電感測電路。自2010年起,他加入了國立嘉義大學電機工程系,現擔任該系教授。自2015年起,他為故鄉服務,擔任嘉義縣政府顧問。他目前擁有超過100多篇IEEE國際期刊和會議,皆同時擔任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類比積體電路、生物醫學電子學、圖像感測器電路和系統、傳感器信號調節和轉換器、柰奎斯特類比/數位轉換器以及高解析度DT和CT三角積分調制器。江教授是IEEE會議論文審查人員,服務於I2MTC 2008、2015-2019、Sensors 2018、BioCAS 2019和2021、ISCAS 2020,並且曾擔任是2017至2020年IEEE固態電路(SSC)學會台南分會的執行秘書。自2017年起,他擔任IEEE傳感器期刊的副編輯,並分別於2018年和2019年獲得了最佳表現副編輯獎。自2018年起,他擔任IEEE物聯網期刊的副編輯,自2019年起,他擔任IEEE傳感器期刊的專題編輯。自2023年起,他擔任IEEE AgriFood Electronics期刊的副編輯。自2021年起,他是IEEE CAS學會感測系統技術委員會的成員。自2022年起,他擔任了IEEE國際電路與系統研討會的審查委員會成員。他曾獲得國立嘉義大學2017年度優秀教學獎(學校層級)和2021年度優秀教學獎(學院層級)。他分別於2021、2022年獲得IEEE傳感器期刊最佳表現專題編輯獎。自2023年起,他擔任IEEE CAS學會台南分會主席。他於2023年獲取TSRI優良晶片設計獎。